第三十八章 洪水(1/2)
有了玉龙送来的神稻,姜和族人们就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而这时风后驱逐山林qín_shòu的异能有效期也过了。各种qín_shòu又陆续回到了公孙氏部落附近的山林。人们又可以开始正常的狩猎了。不过因留下来的族人不是年老者就是体弱者,不能用与野兽搏斗的方式来狩猎。于是伏羲又为人们设计出利用机关狩猎的方法。如张网捕鸟,陷阱捕兽等。
等到伏羲帮姜把部落的事务安排就序,这才告辞回自己的部落。临走伏羲一再叮嘱姜,种粟之事千万不可丢开。现在又有了神稻,两样都要好好种植。等到秋天有了收获,一定要把情况告诉他。因为伏羲有心把帝位传给姜,所以对姜的种植成效很关心。
伏羲走后,姜便开出一块荒地,把仅存的一点粟种和稻种全部种了下去。从那以后,姜一边带领族人们狩猎,一边精心种植粟稻。不顾风吹日晒,不分白天黑夜。经过一夏天的辛勤劳动。到了秋天粟稻都取得了好收成。
可令人遗憾的是新收的稻粒不如玉龙带回来的稻粒那么香了。吃的少了非但不经饿,也不能使人精力倍增了。这让姜有些灰心,觉得是自己没种好,心里很难过。不过他记着伏羲临时的叮嘱,心想不管怎么样自己也要去伏羲氏部走一趟。把种植的情况向伏羲报告一下。
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安登。安登用兽皮为姜缝制了一条大口袋。姜用口袋装了满满一口袋稻粒。然后,姜把部落的事务安顿了一下,便背起那一大口袋稻粒出发了。
姜还没有到过伏羲氏部,不过伏羲这时已是人类崇敬和爱戴的领袖。沿途只要碰到人,一问去伏羲氏部的路怎么走。人人都能指出正确的方向。所以姜很顺利地便到达了伏羲氏部。
这天当姜爬上一道山梁后,便远远地望见了伏羲氏部。姜首先感到的就是伏羲氏部好庞大呀!远远望去是成片的茅草屋。走近一看,这些茅草屋排列的非常齐整,分布也很有规律。中间有一组茅草屋,草屋中间是一块平地,平地中间立着一根长长木杆,那便是被后世称为华表的图腾柱。环绕这一组草屋又是分别排列八组茅草屋。这八组茅草屋无论是布局,还是彼此间的距离都是一致的。八组草屋完全均匀地分布在同一个圆上,显然经过周密的设计和精确的计算。姜早就听说伏羲氏部的族人是按八方的方位分布居住的。他原本就对伏羲能作出这样的安排发出过赞叹。今天亲眼看见这样精巧而恢宏的布局,姜更是惊讶的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姜原以为伏羲氏部再庞大,和他们公孙氏部也不会相差太多。今天亲眼看到了伏羲氏部的盛况,他整个身心都感到震撼。他惊叹伏羲所具有的能力,到这时他才真正领略到了伏羲人格的魅力,他为这种魅力倾倒,他对这种魅力赞叹。姜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他将来也一定要把自己的部落建设的象伏羲氏部一样繁荣。
伏羲听说姜来了非常高兴,亲自走出部落来迎接他。把姜接进部落后,伏羲马上把姜介绍给自己的妻子娃,并让自己的女儿宓羲认姜作哥哥。这时的宓羲已是十几岁的少女了,出落的亭亭玉立,楚楚动人。
待寒喧过后,伏羲才指着姜带来的大口袋问:“姜,这就是你今年收获的稻粒吗?”姜答道:“是的,圣帝。只是我种的这稻粒品质却远远比不上神龙从昆仑山上带回来的好。味道和功效都差远了。”说着,姜打开口袋给伏羲看。伏羲捡起几粒稻种放到嘴里尝了尝,也觉得不如玉龙从昆仑山带回来的好吃。他看姜神情有些沮丧,就安慰道:“这味道是不如神龙从昆仑山带回来的好吃。可依我看这不是你种的不好。或许是仙界的水土和我们人间的水土有差异,所以结出来的果实不如仙界的好。”姜听伏羲这么说,来了精神,忙问:“真的吗?圣帝,真是因为水土的问题吗?”伏羲道:“我看是这样的。你吃过从仙界带回来的稻种,所以觉得这个不好吃。你让他们这些没有吃过神稻的尝尝,看他们怎么说?”说着,伏羲抓起一把稻粒分给娃和女儿宓羲。蛙和宓羲吃了都连声夸赞这稻粒好吃。
伏羲对姜道:“看,我讲的不错吧?没尝过神稻的人还都说这好吃呢。”姜这下又有了信心,忙答道:“圣帝说的是。看来这种植草木与水土关系很大。”那神稻确实是因为人间的水土品质差才品质下降的。而且随着品质的下降,连种植的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后来这稻必须在水田里才能种植,人们就称它水稻了。
伏羲有心让姜作自己的接班人,便有意识地培养姜。伏羲想让姜熟悉一下部落事务,就对姜说:“你既然来了,就多住一阵子。看看我们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顺便你也向我们部落的族人传授一下种粟和稻的方法。”于是,姜便在伏羲氏部住了下来。
伏羲先带着姜在部落里四处参观,让他了解部落族人的生活情况。同时伏羲也把姜介绍给族人们认识,告诉大家这个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春天洒一份草种在土地里,秋天可以得到十几倍的收获。族人们听了纷纷要求姜把这种生产方式传授给大家。姜便详细地给大家讲了起来,还做了几把他发明的耒耜实际演示给众人看。这样姜便在伏羲氏部一连住了十几天。
就在姜准备告辞时,天忽然下起雨来。而且一下就是好多天。到后来雨越下越大了,人们什么也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