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请尊者评(1/2)
“终于要开始了!”后院一处小庭院中,接到消息的彭林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站起身来,揉了揉跪坐的有些发麻的双腿,对身边几人说道,“今夜要好好见识一下诸位的本事了。”
除了彭林等人外,边上还有其他几个青年,加起来也有十人出头了,都是彭城县大族的后辈杰出人物,其中又以彭、刘两家为最。
刚才,众人齐聚,没有吟诗作对,而是探讨百家学问,隐隐涉及天下大势,纵论之后,皆很尽兴,这时有人过来让他们准备开宴,便停了下来,酝酿情绪,准备在长辈面前也能有上佳表现。
不过,其他人几家的人也很清楚,他们只是陪同,这次宴席的主角,终究是彭家、刘家的兄弟。
果不其然,等众人到了地方,各自落座,晚宴开启,几位长者酒过三巡,觥筹交错间,开始询问些儒家、法家、黄老学问,早有准备的彭林等人,登时对答如流,一个比一个精妙。
后来,彭林等人,更是和左渊谈古论今,争相表现学识。
“……是故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待得刘纲回答了几个问题,诸位长者都是纷纷点头,露出笑意,很是满意。
一番问答下来,高下在他们心中也有了区分。
此时的诸老,没了求墨宝时候的烦躁,一个个镇定下来,端坐各方,给人以威严之感,让诸多小辈心存敬畏。
回了长者之问,众人都微微松了一口气,但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接下来还有正事,就是要听长者对他们的评判。
这个时代,上位者、长者、名望高者的评判,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巨大,这个习俗,甚至可以追溯到前汉,最为有名的,还要数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之时,其中的很多诸侯,就曾经被人评价过。
就如曹操,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不知道为他提升了多少名望。
发展到现在,连朝廷都在制度上规范了这套体系,通过参考评判和其他因素来确定乡品,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仕途、前途、社会地位和特权。
这些小辈刚刚踏上人生旅途,对未来充满了野心,任何一次重大的聚会都不会放过,期待着得到一个好的评价。
就算这些长者不是中正官,可德高望重,便是访问官来了,也得尊重他们的意见,在一些地方官的连任问题上,老人们也有发言权,更何况士族子弟的评价。
就在众人的期待中,诸多长者也不啰嗦了,知道众人中的期待,进入了正题。
“诸生之中,彭棋回答的最为得体啊,”刘太公感慨起来,“明法家之势,又得老庄之境,对老庄、法家的认识最深,言必中要害,当为本县年轻一辈的学问第一了。”
彭棋年龄不大,但性子很稳,平时喜怒不形于色,可听了刘太公的这个评价,还是免不了露出喜色,周围的人也不禁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哪里哪里,”彭太公赶紧摇摇头,指着刘纲说道,“此子志存高远,眼界广阔,阐述道理的时候能言及边疆之事,又辅以法家制度、兵家章法,两相印证,可见深谙此道,未来才有作为,哪是区区一个彭城县能困住的。”
刘纲坐于席间,双拳紧握,表情没怎么变,可身子却微微一颤,身边的兄长刘缈转过头来,对他露出了笑容,显然也替自己的弟弟高兴。
边上,彭林却是神色紧张,顾不上其他,紧盯几位长者,等待着对自己的评价,他之前在后院与同辈人交谈时就趾高气扬,很是自傲,但也有自傲的本钱,自认为整个彭城除了彭棋、刘纲两个天生奇才,就该数他彭林了。
“你们两个就不用相互吹捧了,”张太公指着彭、刘两位太公,哈哈一笑,开口说道,“你们有这样的佳孙,真个羡煞旁人,不光是彭棋、刘纲,彭林、刘缈两个也是一时俊杰,彭林思绪纵意,不受约束,说了强弱攻守的变化,也堪参考,而刘缈心思细腻,于身边见闻中,延伸了法家之说,言及两朝变迁,更是难得的见识,我彭城年轻一代,后继有人啊。”
说到后来,他的话中倒是隐了一丝苦涩,其他人难以察觉。
却是这位张太公说着后继有人,却想到了自己膝下只有两子,孙子独独一个,宗族不强,难以成势,不禁羡慕彭家、刘家的势头,但他倒也豁达,这点心念旋即消散。
同时,他的评价落下来,刘缈、彭林对视一眼,也是开怀而笑,彭林更是转头看向那位女扮男装的王家妹子,扬了扬眉。
至此,四人都有了评价,都还不错,席间两家叔伯辈的人同样是面露喜色,与边上的同辈交谈着,其中就包括了陈边,都是旁人恭维他们的声音。
换成往年,陈边见了其他家子弟这般风光,难免不甘,可在这晚宴之前,他也是大大出了风头的,被几位长者围着夸,早就满足了,这会也表现的格外大度,给几个世交道着喜。
顿时,宾主尽欢。
过了一会,各家的年轻一代也都一一被长者点评,不是张、刘、彭这三位亲自评价,而是由许志他们出言品评,评价也都是“上佳”、“尚可”、“可堪造就”,比不上刘家、彭家的人,但也是一县俊杰的层次了。
至此,这些老者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根据过去诗会、酒会、宴会的规矩,下面就是小辈人吟诗作对的环节,属于真正的娱乐,毕竟是宴会,要的是欢快。
不过,这次在放任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