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不安稳的黄巾(1/2)
东莱郡,黄县。
先前的茅屋已经换成了土房,厚实的形貌看起来就让人心生安稳。
房内,一个孔武青年正和母亲叙话。
“虽然孩儿你和孔北海未曾相见,可自从你离家之后,北海对我很是照顾,比起故人旧亲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如今为贼所围困,你应该前往相助。”老妇人道。
“孩儿明白,可如今孩儿方从辽东归来,想陪母亲一些时日……”
“阿母身体好得很,可孔北海处已经岌岌可危,孩儿你武艺高强,定然可有用武之地,此时应当以大义为重,如此方合我儿子义之字。”
“孩儿遵命。”
转来都昌县。
烽火欲燃,暗波涌动。
城下的尸首越来越多,火光血色交相辉映。城内的粮仓渐渐空余,可城外的蛾贼却是丝毫不见减少。
境况如此危急,然城中府宅里那文士却没有多少惊慌和苦恼之色,只是心想如果城外这一片片黄澄澄的景象是田中的谷物该有多好……
正叹息间,堂外一小校前来禀报。
“战况如何了?”
“回国相大人,贼军不见撤走之相,反而越聚越多。”
“哎,由他去吧,都昌也不是什么小城,蛾贼围困不下也该撤去了。”
随意摆摆手,孔融继续捧起了手中的竹简,这里有驿站刚刚从西边得到的新消息。
“也不知那毋极侯又出了什么新作……七言兴盛谈何容易。”孔融摇了摇头,凝神正欲细细拜读,却被其中一句惹得眉头紧皱。
“望门投止羞张俭……真是岂有此……哎,元节公,想你一把年纪,却还被一文坛后起之秀瞧不起。”
孔融刚看到这句话时,心中是不屑甚至不忿的,可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他张钰明明声名鹊起、地位尊崇,却仍要为苍生百姓刺杀董贼,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而张俭在被人追拿的情况下,一路逃窜,凡是他所经过住宿的人家,被处死的数以十计,宗族亲戚都被杀害,郡县因此残破不堪。
而且……孔融的哥哥也因为此事被官府杀害。
更关键是……开门的是孔融。
当时张俭逃到孔融家,来投奔他的好友,也就是孔融的哥哥孔褒。然而孔褒当时不在家,这如何是好?
不要怕,年仅十六的小孔融站了出来,“您快请进,虽然我哥哥不在,可我也能做主收留您!”
后来官府来拿人,孔融兄弟和其母亲纷纷请求捉拿自己,然而最后被诏书选中有罪献出生命的,正是孔褒。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吃了别人的梨,总是要还的。
捧着书卷读了两句,显然这一句诗让孔融又想起些往年回忆,一时难以再读下去,想要出门散散心。
“报!”刚出院门,便有一侍卫赶来。
“何事?”
“城外杀来一壮士,自言太史子义,前来襄助大人!”
“太史子义!”
孔融当然听说过这名字,当年太史慈毁坏公章之事可让他颇为称奇,知道此人是个智勇双全的人才。
说起来,孔融还真的是个热心肠,比如说当年拉张俭进门躲藏,比如说听闻了太史慈事迹后,动不动就派人携礼问候他的母亲。
嗯……是真的问候。
“他带了多少人!”
“回国相,孤身一人。”
“一个人――”
这侍卫刚刚报完,街巷另一旁便有士兵远远引着一人赶来。
孔融伸长脖子看去,只见此人威风凛凛,自有一股勇武之气,唇边是两撇极好看的胡须,衣甲之上还残留着新鲜的血迹。
“东莱太史慈,久闻孔北海大名,更感念您厚待家母,今特来襄助!”
摆出笑容,孔融躬身将他扶起,“子义之忠勇,融早有耳闻,来,某亲为你接风洗尘。”
“区区小事国相不必费心,如今当务之急乃是驱贼也!某来时见这黄巾军容齐整,想来领军之人必不是泛泛之辈,且其营寨纵横稳固,遥相呼应,这是要持久为战的征兆。”
“嗯,吾已遣人四下求救,想来援军可不日而至矣。”孔融面不改色道。
“国相大人,非某自夸,以此时蛾贼阵势,非等闲之辈所能突破,援军……着实渺茫,以慈愚见,与其等待未知的援助,倒不妨主动出击!”
“哎,吾又何尝没有出击过?实在是实力不足啊,连吾上将宗宝都被贼人所害。”
“若国相信得过某,某愿领一军出征,为您破贼!”
“再议,再议。”孔融抬手止住他的话,“来人,快去备好酒宴,我今日要好好款待一番子义!”
城外。
“将军,为何还不攻城?”
“此时攻城,便是能拼下北海,我等也会死伤惨重。”这上座彪形大汉叹息一声,“此战,是我黄巾能否立足于天下最后的机会了。”
“将军恕在下直言,我等为何不去投奔张――”
“张燕,呵呵,你和他相熟?”
“回将军…并不相熟。”
“你知他如今对大贤良师还有几分敬重?”
“这……”
“就是因为黑山势力壮大太快,某恐他张燕不再是当年的褚飞燕。这人的野心,总是会随着实力而生变,管某当初田垄耕作之时,又岂能想到今日竟能挥军围困这坚城?”
“将军深谋远虑,在下佩服。”
“何况,若是我管某一人也罢,同是黄巾之人,赠他张燕壮大势力亦无不可。只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