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王贵挨打(2/3)
才依依不舍的下床穿鞋,姜德看着王贵这样笑道“你要是喜欢蹦啊,以后给你搞个蹦床,现在先去睡觉去,明天要上课了。“王贵立刻兴奋的应了一声,脑子想着明天怎么和汤怀两个人炫耀,自己这可是又抢先了一步了,等王贵离开了,姜德躺到床上,开始在脑海中看自己的积分,姜德在兑换完茅台酒后还有230点,兑换各种零食,给岳飞的礼物,床被,现在还有178点。
“哎,这点数花的有点快啊,还是得找时间多搞点点数才行。嗯...前期什么统治力、好感点都太慢了,看来还是要先以物易物,这都需要钱啊...过几天得想想办法怎么赚钱了。”姜德想了想摇摇头睡了下去。
宋代大概是古中国文化的顶峰时期了,在这个年代,任何一个人只要小富便可读书学文,由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再加上百年的太平,只要稍微有些底蕴的村镇都会请先生来教导自己村落里的少年,当然,如果孩童愚笨,几年也无法开窍,农夫之家也无法长期的承担白养一个劳动力的负担,便会让孩子退学,但万一自己的孩子聪慧呢?谁都是对自己的孩子抱着万一的希望的。
这一方面是宋代的财富大量积累和科技手段使得平民之家也可以负担起读书的费用,另外一方面也是宋代和之前朝代对读书人态度上的剧变,唐人看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而到了宋人那里,变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人择偶的标准不再是世族名门,而是中举的士人,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境遇在宋朝出现了大逆转。读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朗朗的书声从一座座私塾传出,这是宋真宗所作的《劝学诗》,平易如白话,成为儿童的启蒙读物,读书风气从皇帝到村童席卷全国。
在后世有一个数据可以看出宋代的文化鼎盛程度,唐朝全盛时期学生总数只有六万三千零七十人,人口约为八千万,其平均在校生率约为一千二百五十六比一;1104年,宋朝全国学生总数多达21万余人,按照人口约为1亿来统计,平均在校生率约为五百比一,其教育普及程度远超前代,当时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三家村的私塾较为简单,也就三个熊孩子入学就读,毕竟这里是三个员外的私塾,外人也说不了什么,周同穿着整齐的接受了姜德等四人的拜师礼后,三个员外便要请周同吃个拜师酒,周同本就因为姜德的茅台酒给耽误了一天,哪里好意思再喝酒,便说道“贤弟们且请回,此刻不是吃酒的时候。”说完便入内准备开始上课。
三个员外互相怂恿着,蹑手蹑脚的来到窗户下面准备偷听,他们都生怕自己的熊孩子第一天就捣乱,惹恼了周同。周同看到窗外不时闪过的帽子,笑了笑也不在意。姜德也斜眼看到了这一幕,心中再次哀叹了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又不禁想起来自己的老爹。
周同坐下后,想了想,也不知道这四人的水平如何,便说道“王贵,你先上书给我看看。”
这上书,不是说真的让王贵给他写一段字或给他看看他学习的书本,以便了解王贵的学习情况。
王贵一听,顿时道“客还未上书,那有主人先上书之理?这样不通,还亏你出来做先生!”便伸手向袜统内一摸,找出一条铁尺,三步并作两步就要打周同。
这一幕落到张达的眼里,连忙对还躲着的王明说道“大哥,大哥,你那孩儿拿铁尺要打老相公呢。”
王明一听这话,差点吓趴下了,连忙抬起头看了起来。
周同是什么人,眼疾手快,一手就抢过铁尺,然后轻舒猿臂,将其揪倒上,拿出戒尺,脱下王贵的裤子就是一顿打,嘴里说道“你这顽童,居然还敢动手,真的是一点也不知道尊师重道,有老夫再此,决不许你忤逆。”
王贵哪里挨过这顿打,顿时惨叫连连,看的张显、汤怀二人是大气都不敢喘,姜德微微一笑,两眼看向天花板,得,早说过的,谁叫你不听的?再看另外二人,二人本来鼓鼓囊囊的裤腿早已平瘪,两根铁尺不知道什么时候丢到了后面老远。
窗口的王明听得是又气又心疼,最后跺跺脚骂道“这孽畜,活该有这一遭。”
打完后,姜德看向王贵的屁股,突然发现王贵的屁股居然不红不肿,不禁暗暗称奇,这才知道这周同果然是有些本事,必是在打王贵的时候使用了什么技巧,只痛不肿,打完就好了。
一顿打把几个熊孩子都打老实了,周同看着挺满意的,便说道“你们以后不可顽皮,老夫布置的功课必须完成,否则少不得一顿教训,好了,我问问你们,千字文可都学了?”
王贵等人点头答道“都学了。”
千字文成书于南北朝,是此时的启蒙之物,主要就是让孩童识字并且懂得简单的文言文意思。
周同点点头说道“好,《论语》学的如何了?”
三小摇摇头说道“尚未学完。”
周同嗯了一声说道“那边继续学吧。”
一听要开始授课了,三个熊孩子互相对了一下眼神,又一起看了一眼姜德,姜德自是根本不理他们,王贵想了想,咬牙起来说道“先生,我有点东西不明白。”
周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