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风月何物(1/2)
听闻此言,姜杨诧异:“兄台何出此言?”
王唯道:“兄台您有所不知,也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在此留下讯息。倘若有买卖跟‘血指痕’做,就去那平安镇内风月楼上。”
“嗯。”姜杨正在认真的听。
“有去做生意的人,就会有去寻仇的苦主。去寻仇的人,有去无回。刚才的那个少年已经是第十三个了。”王唯说罢,叹了一口长气。
“平安镇,风月楼?新开的吗?”姜杨疑惑。平安镇他已经记不清去过多少次了,从没见过什么风月楼。
“对!新开不久的!”王唯道。
“哈!!!”李逸风长出一口哈气,道:“酒我已经差不多了,我还有事,告辞!”还不等王唯姜杨二人道一句别,李逸风已经捉了斗笠,背了黑色长包袱走了。
姜杨的酒也差不多了。掏出三十文往桌上一放,道:“我也要走了!多谢王兄款待。”
“您慢走,姜兄再来!”王唯赔笑送客。
三十里地,薛亮一路走到掌灯十时分方才走完。进了镇子,不用打听,往前一望,镇子中心最高的那座楼,便是风月楼了。
平安镇(今东港市前阳镇),九大连城的交通枢纽。镇子本不大,约有百户人家。
镇子的正当中本有一大片空地,以作集市之用。几个月前突然来了一群人,以巨额资金把这镇子正中的十亩地皮全部买下,盖起了一座“风月楼”。
风月楼共有三层,第一层名叫九州,里面网罗了天下的各色美酒美食,应有尽有。第二层名为众生,内设各种赌局,什么好玩的都有。第三层为天宫,这里面有最漂亮的姑娘,在那最贵的客房中提供那最昂贵的服务。
这家“风月楼”不开,辽东一带的富家公子有钱还真没处花。他们一夜在这里花上个千八百两的银子,再也平常不过的了。
总之,你想体验一下什么叫做风月,就得先有钱。
风月楼的旁边有一家馒头店,这是一家老店。
薛亮没直接进风月楼,他也饿了,想先找个地方吃点东西休息一下。这家老旧的馒头店,便是他的首选了。
店门敞开,只有一个老婆婆正在坐卖馒头。
“婆婆,馒头怎么卖?”薛亮问道。
老婆婆喉咙沙哑,缓缓说道:“只卖三文一个。”
三文钱的一个馒头,并不贵。可是薛亮摸遍了浑身上下,只摸出来了两文钱。
他想要一个馒头,如今可真是一文钱憋倒英雄好汉。他低下了头,问道:“这位婆婆,我身上只有两文,能卖给我一个小的么?”
老婆婆仔细地看了看他,伸手接过薛亮的两文钱。又上装馒头的笸箩里,翻了几下,拿出来了一个最大的馒头,递给了薛亮。
“这是最小的,拿去吃吧,孩子。”老婆婆道。
薛亮一整天只喝了一壶酒,这时正饿得发慌,赶忙接过馒头张开大嘴啃了起来,三口两口脸大的馒头就进了肚子。
老婆婆递了一碗水过去,道:“小伙子,您是要去那风月楼寻仇的苦主吗?”
薛亮接水在手,三口两口吞进肚里。放下碗冲着老婆婆一抱拳,道:“多谢婆婆,我正是要去那风月楼!您是怎么知道的?”
“提着刀剑来这的,你是第十三个了。小伙子,不要去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老婆婆劝道。
山?都说父爱如山。老婆婆提到了山,他又想起了父亲。
薛松最爱薛亮这个儿子。薛家的其余子女,见父亲一去,为了分家产打的乱七八糟。只有薛亮他没有跟那些哥哥弟弟一样,还记得为父报仇之事。他什么家产都没要,只要走了父亲的刀。
“青山?已经没了。多谢婆婆。”薛亮冲婆婆一抱拳,出了馒头店,往前不远就到风月楼。
但见:遥望满挂红灯笼,烧夜如昼染苍穹。
珍馐千般皆好味,窖藏万酒香正浓。
红男绿女皆欢笑,遍身罗绮胭脂红。
若问风月何处寻?平安镇中风月楼!
薛亮迈步进门,就看见厅中墙上挂了一块大号金匾,上书“九州”二字。
就在此时,一楼“九州”的总管尹金迎了出来。
尹金一见薛亮这身打扮,嘴巴一撇,道:“要饭吗?后门!”
薛亮乃是大家公子,什么阵仗没见过?他稳稳当当地找了个空座先坐下。“啪!”的一声把宝刀拍在了桌子上道:“我是来做买卖的!”
尹金抱起了膀子,道:“哼!就你个穷酸像,还要做买卖?刚才已经告诉你了,管你是要饭的,还是做买卖的。后门!”说罢尹金出手如电,抢了薛亮搁在桌子上的宝刀在手,一甩胳膊扔出门外。
“哎!你这是怎么讲!”薛亮恼了。
“你别跟我磨牙,快出去找找你的破烂货,再等会就被收破烂的捡走了!”尹金继续抱着膀子讥讽他道。
父亲的宝刀是不能丢的,薛亮臊的满脸通红,赶紧出门找刀。
出门一找,哪里还有?
薛亮气的眼珠子都红了,回头就要找那掌柜的理论。没曾想那尹金就站在大门口,冲着后面一指,道:“最后一遍告诉你!去后门找!”说罢,一甩袖子回身走了。
薛亮无奈,赶紧赶奔风月楼的后门方向。
风月楼的后门,大门紧闭。无人,只是一条空巷子。果然,薛亮在后门的垃圾堆上,捡回了家父的遗物。
他好委屈,好丢脸。现在已经身无分文,被别人连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