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8天 (夜) 暴雨初歇(2/3)
好动所以坐不下来。在有限的那么几次钓鱼经历中,他也试过几小时一动不动,从上午坐到天黑的,倒也不是传说中那么难受。相反,当你聚精会神的盯着一个目标,看着漂浮在水面上的鱼漂,时间就会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没有了。胖子不喜欢,主要是因为觉得钓鱼太被动,坐在那里等鱼上钩。打路亚要好上一点,有点主动的意思,但还是要等鱼咬钩。所以胖子的爱好还是狩猎,而且是弹弓狩猎(也只能用弹弓)。发现猎物,主动出击,直到收获猎物,这些都可以由自己掌控。当然,技术太差的话,那就只能怪自己了。这没有优劣的问题,在古代,渔猎可是不分家的。只不过纯粹是个人的喜好和性格不同罢了。
同样的道理,在狩猎方式上,布陷阱,下套子都是胖子不大感兴趣的,只不过这些也都属于狩猎的一种,所以就不可避免的知道这么回事,懂得原理,但很少亲自去做。但是现在来到这里,只能不管自己的喜好,先折腾着哄饱肚子再说吧。想挑剔也没那条件,不然就真叫“作死”了。
前面说了,自古渔猎不分家,很多喜欢弹弓的朋友也喜欢钓鱼,比如老高和峰子。老高还经常没事在车上放一根手竿或者是路亚。不过这次没找到,估计是这几天没放车上了,有点可惜。不然就不用现在这么费脑子了。
所以胖子对钓鱼也不是一窍不通。现代钓鱼要配备一大堆的辅助用品。胖子就有几个痴迷钓鱼的朋友和同学,先不说花了多少钱吧。光是每次出动的时候,带着钓箱或者钓台,背着渔具,手里还拎着。到了地方了,准备工作要做半天,各种各样的小玩意摆满一地,跟摆地摊一样。很多东西胖子都叫不出名字来,实在太麻烦,大约这也是胖子不大喜欢的原因之一吧。可是他那几个喜欢的朋友却乐在其中,要是两个钓友遇到一起,能一连聊上几个小时不带歇的,旁人还基本听不懂那些专业术语。光是一个钓鱼的饵料问题,他们能掰扯上一下午仍然意犹未尽,听得胖子满眼都是小星星,高山仰止啊,学问太深了,咱这智商估计是搞不定。
但是胖子记得小时候大家钓鱼可没这么复杂。他第一次钓鱼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自己一家和舅公公一家,两家人一起。巧合的是地点也是在齐山脚下。大人的钓具怎样不大清楚,只记得有手杆有海竿有台钓的。但给胖子的就是一根细竹竿,一截固定长度的鱼线,一个小鱼钩。唯一现代化点的大约就是那个系在鱼线上的鱼漂了,塑料做的,花花碌碌的。再加上一小瓶现挖的蚯蚓,好像收获也不错啊。
胖子记得这辈子钓的第一条鱼是一条小鳊鱼,当时拎了几下鱼竿没拎动,还以为挂到水底或者水草上去了,结果用力一拉,鱼线上挂着一条鱼,把他兴奋坏了,拖着鱼竿就去找他爸显摆。后来还钓到了鲫鱼,黄颡鱼什么的,具体的就不清楚了,只记得不是很少就是了。
这么说,现在要钓鱼的话,只要按小时候的样子做一根出来就可以了?因为后来钓鱼就是工作以后了,那时候的钓具就没有用天然材料的了,除了鱼饵。所以在这个环境胖子是一样也弄不出来,只能照着他第一次钓鱼时候的样子来弄了。竹竿,这个倒是不缺,只是要跑点路。实在不行找根木棍也能凑合吧?做不了鱼竿,取一截木棍握手上,鱼线缠绕在木棍中间,直接手钓也行啊。而且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集一个老人家,海钓都只凭一双手拉鱼线,根本就没鱼竿呢。
鱼钩?这个也不难,车里点烟器旁边不是有一大串钥匙吗?那个圆形的钥匙扣材质还不错,副驾驶前面的杂物箱里也有老虎钳。把钥匙扣扳直了,再磨尖一头,另一头弯个系鱼线的小圈就行。如果嫌硬度不够,把先烧红了再浇水,淬火过后硬度自然就提升了。只是不能制作倒钩了,实在没办法搞出那根倒刺来。
况且,就算不用鱼钩也一样可以钓鱼啊。胖子在央视记录片频道里,见过一期节目,说的是ah巢湖的水上人家,那里的船钓就是不用鱼钩,只用一小片竹子,削成两头尖的纺锤状,鱼线系在中间,两头弯起来,用芦苇皮套住,外面挂饵。鱼把饵料吞进肚里,芦苇皮断开或脱落,竹片绷直,就卡住鱼喉了。不过胖子没用过这种方法,况且做一只鱼钩也不难,所以暂时还不想尝试。
鱼漂也简单,可以用羽毛做,还可以用草杆做。这两种,胖子都亲眼见过。只不过羽毛是做诱饵用来打路亚的,只见过一次。至于手竿钓鱼用草杆做鱼漂,以前这个在池城也很常见。池城人经常用荻草做扫帚,很好用。在以前,那个荻草的茎秆就是最常用的鱼漂材料。找根粗细合适的,晾干后剪一段下来,感觉上跟现代成品鱼漂也差不太多。
现在最麻烦的就是鱼线了。这个该怎么整?胖子琢磨了半天都没什么好办法。以前看贝爷的节目,好像是爱尔兰那期还是哪个海岛上那期,贝爷在收拾一只羊的时候说过,把羊肠外的包衣撕下来,清洗干净以后晾干,古人用这个钓鱼。但是也只是提过这一句。怎么处理怎么制作完全没说。胖子现在也抓瞎,这么说,要钓个鱼,我还得先去抓住那几只羊?可是已经抓住羊了,那么多肉,我还要钓鱼干什么?何况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抓羊。用弹弓?算了吧,那只是弹弓,又不是弓箭,没那么大的杀伤力的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